水生態(tài)修復往往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事情,黑臭水體的存在不僅僅是地上的污染,地下的污染才是重點。找病根,那就需要地方拿出“繡花針”,挨個找,挨個治!
截至2020年底,2914個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8.2%;
2021年,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別急著慶祝,黑臭水體的硬仗還不算完!接下來,該需要各地展現(xiàn)“繡花針”功夫了。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在前幾日的例行發(fā)布會上就表示,要跟黑臭水體治理這個“硬石頭”死磕到底——“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截至目前,黑臭水體三年治理在全國范圍內的資金投入已經超過1.5萬億。可見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決心很堅定。
不過,隨著黑臭水體治理管控的程度逐漸提升,可供調整的區(qū)間縮小,找到癥結越發(fā)不容易了。而從此前《“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規(guī)劃》設定的目標來看,2025年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差距仍存,任務很重。
需要強調,黑臭水體治理的“繡花功夫”要落到實處!
近年來,廣州在水體治理上的成績可喜,同時,在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如,廣州利用大數據技術,助力197宗黑臭水體返清,13個國考斷面全面達標,還多次獲得國家激勵,榮獲多項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的稱號等。但廣州在水體修復上是花了大力氣的。
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司司長介紹說,廣州的黑臭水體也面臨很多困難,他們將城市劃分稱幾萬個排水單元,制定相應的達標工作規(guī)范,一個一個地抓,“繡花針”功夫展現(xiàn)出來,才將水環(huán)境整體水平提上去。
從廣州累積的經驗中可以看到,黑臭水體治理沒有捷徑可走。各地追求水體質量達標的同時,更要注重水生態(tài)恢復。
水生態(tài)修復往往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事情,黑臭水體的存在不僅僅是地上的污染,地下的污染才是重點。其中最緊要的還是管網問題,污水、雨水“同流合污”,管網漏損情況嚴重。
而如今,管網設施建設水平滯后,且管網底數不清、縱橫交錯、協(xié)調困難,擋住了黑臭水體的出路。順著排污口往里找病根,那就需要地方拿出“繡花針”,一針一針仔仔細細地找,不放過每個角落。
最近,5項入河(海)排污口相關標準印發(fā),將促進地方更高效進行黑臭水體治理,走科學治理的路子。
貫通了“根子”原因,找到科學的治理方案,黑臭水體就將往前跨一大步。
日前,多地方紛紛提高黑臭水體治理的基準線:河南要在2025年基本消除全省黑臭水體,污染物入河量持續(xù)消減;寧夏到2025年,縣級城市建成區(qū)黑臭水體基本消除,整治完成農村已排查出的全部黑臭水體。黑臭水體治理已然準備好躍入最后攻堅時刻。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表示,下一步,黑臭水體的治理監(jiān)管力度要再加強,把那些深藏著的污染問題都挖出來,盡早全面消除黑臭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