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實施,明確要求持續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儀器儀表市場需求將加大。
長江流域幅員遼闊,水資源豐沛,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水源地、水電能源基地、黃金水道和生物寶庫,流域覆蓋19個省級行政區,省界多,排污量大。
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由于廢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長江岸邊特別是城市江段出現不同程度的污染帶,近年來,我國制定多個政策保護長江。
政策加碼保護長江
近年來,隨著長江大保護的不斷推進,我國在長江流域的治理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長江流域的監管體系無法精準定位污染源。對此,我國也開展了不少相關領域的行動,不斷提升長江流域污染的監測能力。
我國專門制定出臺《長江生態環境無人機遙感調查工作方案》和長江入河排污口監測方案,對于監測工作進行指導和規定。這些措施的實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長江流域水質量的改善。
不難看出,隨著國家對長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的重視,在長江流域必將會積極建立生態安全監控預警體系和水質監測預警體系,加強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以保障水生態和水安全,將驅動相關儀器儀表市場需求不斷加大。
加碼保護長江儀器儀表需求加大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保護它較為重要,監測設備少不了。
首先,通過監測,可以分析不同污染源對水環境質量的影響程度,在長江流域水環境監測中心,安裝使用生物回聲探測儀、高密度水質在線監測儀、等離子發射光譜儀等先進的儀器與設備,為管理部門瞄準污染治理關鍵目標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支撐工程的實施效果評估,為管理部門水資源保護科學決策提供重要支持。
其次,應用環境監測技術,實現從自動化到智能化的發展,構建網格化、數字化與智能化的信息平臺,實時監測、傳輸、分析和預警;并建立長江流域環境大數據平臺,將各行業部門資源加以整合,管理歷史監測數據與實時動態監測數據,實現數據共享、數據深入挖掘。
再者,為了進一步保障長江流域水質保護成果,利用衛星遙感監測技術,在大尺度、大范圍內對長江泰州段水體變遷進行分析,并利用遙感反演模型實現水體透明度監測、黑臭水體監測、水域覆蓋遙感監測、植被覆蓋度監測,全息展示長江時間、空間“面貌”變化,為守護長江母親河提供“天空之眼”。
最后,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和智能應用等新一代數字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加速集成,網格和智能的發展也為監測保護長江注入了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