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各政府實施的封鎖政策,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下跌。全球碳項目近日發布的《2021年全球碳預算》顯示,由于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政府實施的封鎖政策,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5.4%。
然而,近日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 26)上,一個研究團隊提交的報告指出,全球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在2021年上升4.9%,達到364億噸,這使得排放量幾乎回到了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報告指出,煤炭和天然氣用量大幅增加是今年碳排放量升高的主要原因。研究者表示,排放量的反彈幅度已經超出了過去的預期,去年疫情導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19億噸,而要達到1.5℃的目標(指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升高1.5℃以內),未來每年必須減少14億噸的排放量。
由于更多吸收二氧化碳(CO2),預計北冰洋的酸化將會越來越嚴重。這可能導致硬殼海洋動物在食物鏈中的'斷鏈',例如貽貝和“海蝴蝶”。海水吸收大氣中過量的CO2,會引發一系列化學反應。這將會導致海水的pH值和碳酸根離子濃度降低。并且,由人類活動引起的二氧化碳吸收增加會導致某些重要生物逐漸減少。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檢測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呢?
二氧化碳常溫下是一種無色無味、不助燃、不可燃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略溶于水,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二氧化碳工業環境的不同,選擇氣體檢測儀種類也不同。1.便攜式氣體檢測儀:
由于便攜式儀器操作方便,體積小巧,可以攜帶至不同的生產部位,電化學檢測儀采用堿性電池供電,可連續使用1000小時。紅外線傳感、新型LEL檢測儀、PID和復合式儀器采用可充電池(有些已采用無記憶的鎳氫或鋰離子電池),使得它們一般可以連續工作近12小時,所以,作為這類儀器在各類工廠和衛生部門的應用越來越廣。
2.固定式氣體檢測儀:
這是在工業裝置上和生產過程中使用較多的檢測儀。它可以安裝在特定的檢測點上對特定的氣體泄漏進行檢測。固定式檢測器一般為兩體式,有傳感器和變送組成的檢測頭為一體安裝在檢測現場,有電路、電源和顯示報警裝置組成的二次儀表為一體安裝在安全場所,便于監視。
它的檢測原理同前節所述,只是在工藝和技術上更適合于固定檢測所要求的連續、長時間穩定等特點。它們同樣要根據現場氣體的種類和濃度加以選擇,同時還要注意將它們安裝在特定氣體最可能泄漏的部位,比如要根據氣體的比重選擇傳感器安裝的最有效的高度等等。